關於我們ABOUT US
開放城市共同體(OpenCity Community,簡稱OCC)聚焦科技商業新生態的變革與發展,從技術叠代、商業創新、產業賦能和美好生活四個維度,助力城市(企業、機構、組織)發掘開源新生態重塑過程中的新技術、新機遇、新挑戰,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。
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浪潮中,AI大模型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個性化服務,有望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關鍵力量。然而,盡管中國擁有眾多的大模型,但基於這些模型開發的爆款AI原生應用卻相對匱乏。如何解決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的最後一公裏問題?大模型應用開發還有哪些門檻或技巧?為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可能方法論與路線圖,8月9日,OCC技術沙龍——「從0到1:AI大模型的創新應用探索」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以閉門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。
本次沙龍由OpenCity Community(OCC)開放城市共同體主辦,雨本智庫承辦,獲得了香港科技園公司、聆思科技、香港產學研合作促進會、汽車芯片百人會(ACC)和斑馬星球的大力支持。本次沙龍活動由聆思科技林滿佳出品,並定向邀請了15位AI大模型領域專家與從業者,共同探討和分享對AI大模型的見解和展望。
01 PART ONE
進擊中的中國大模型
推動中國AI大模型產業的迅猛發展的,主要有三種力量,分別為技術驅動力、市場驅動力以及政策驅動力。技術方面,2017年,Google 提出基於自註意力機製的神經網絡結構——Transformer架構,奠定了大模型預訓練算法架構的基礎。語言大模型通過在海量無標註數據上進行大規模預訓練,讓模型學習大量知識並進行指令微調,從而獲得面向多任務的通用求解能力。市場方面,中國AI大模型產業發展源於多領域的廣泛需求,例如來自辦公、製造、金融、醫療、政務等場景中降本增效、生產自動化、降低風險、提高診斷準確率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等訴求。相關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共同推動著中國AI大模型產業的蓬勃發展。政策方面,我國始終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和頂層設計,發布多項人工智能支持政策,國務院早在2017年便已經發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。伴隨人工智能領域中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,我國各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,加快大模型產業的持續發展。當前,北京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、福建、安徽、上海、廣東等地均發布了關於AI大模型的相關政策。在政策指導支持下,AI大模型產業配套日益完善,技術進一步發展。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最新公布的數據,截至今年3月,我國共有117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。而在更早之前的2023年5月,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在其《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》中便已經發現,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,僅次於美國。
02 PART TWO
AI原生應用的匱乏製約產業發展
然而,在大模型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,我國也面臨著基於大模型的AI原生應用的匱乏問題。「中國的大模型很多,但是基於大模型開發出來的AI原生應用卻非常少。」去年,百度創始人、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便已經指出了這一問題。當時他表示,截至2023年10月,國內已經發布了238個大模型,相較於6月份的79個,在四個月內增長三倍,但相較於國外的幾十哥基礎大模型和上千個AI原生應用來看,國內AI原生應用數量卻很少。實際上,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的不完全統計,到2024年4月底,國內推出的大模型甚至已經攀升至305個。但時至今日,國內依然不見基於大模型的爆款AI原生應用。
開發出大模型只是打好地基,能為行業帶來價值才是關鍵。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如何將大模型技術做成應用與產品,賦能落地各行各業?這已經成為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。
03 PART THREE
OCC聯合生態夥伴,助力大模型應用開發
本次沙龍邀請了AI大模型領域的頂尖專家,他們就AI大模型的最新技術進展、行業應用以及應用開發模式、開發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。
「隨著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發展,現在已經到了探討其應用落地的關鍵時刻,OCC致力於構建一個開放合作、協同創新的AI創新生態,吸引更多的開發者、企業和研究機構投入到AI領域的研究和商業化進程中。」OCC Lab執行董事杜玉傑主持沙龍。隨後,OCC活動出品人林滿佳等嘉賓分別發表主題演講,並在隨後的技術討論中,同其他與會嘉賓一道,針對AI大模型技術展開了深入的交流。不僅為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方案,也為探索AI大模型的未來潛力,促進更多優秀的AI大模型應用落地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另外,在本次沙龍活動中,林滿佳還獲OCC頒發的活動出品人榮譽證書。未來,OCC將與更多活動出品人攜手合作,致力於舉辦更具深度和影響力的AI大模型相關活動,以促進AI大模型技術的進步和行業發展。
最後,我們誠摯地邀請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感興趣的各界人士加入我們,集思廣益、合作共贏、共同攜手推動AI大模型的進步和創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