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源進化論——從市集到城市共同體


微信图片_20240918111659.png

文|杜玉傑

編輯 | 社區誌願者

嘉賓簡介|OpenCity Community

開放城市共同體社區 發起人

 

從大教堂與集市說起

 

《大教堂與集市》是最早研究開源的核心著作,對早期的開源文化背景、開源開發模式、開源方法論、開源經濟學、開源戰略一一進行了深入的剖析。該書有個副標題,印在了封面但並沒有翻譯出來,是「musings on Linux and open source by an accidental revolutionary」(對Linux和開源革命的沈思),更像是它的主題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18111703.png


作為一篇博士論文,「大教堂與集市」核心分析了操作系統內核這麽復雜的技術,一群黑客沒有搞定結果怎麽就讓一位大學生搞定了。大教堂其實並不是專指閉源軟件,而是指所有像建造教堂一樣,需要一群與世隔絕的奇才細心工作,在成功之前沒有 beta 版的發布,其中就包括了GNU內核Hurd和Emacs等開源軟件。

作者埃裏克.雷曼認為黑客精英們自頂向下,采用傳統的開發模式,致力於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但是解決一個問題往往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。Linus自身不算是精英,也沒有組織精英團隊的能力,采用物競天擇的機製,松散的烏合之眾竟然搞定了,並且作者在自身的項目中驗證下,也是行之有效的。當然作者對開源的影響和貢獻不僅於此,還包括Mozilla的開源與開源軟件的成功。

那麽幾十年過去了,開源會走向怎樣的未來呢?

 

十年開源雲計算歷程

 

隨著IT產業的發展,開源技術不斷的在叠代,商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這些因素反過來也在影響著開源的進化,從而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抱開源,走向開源。

過去十年雲計算改變了IT產業分工協作模式,也行之有效地推動了新技術在數據中心的落地與實踐。開源將供應商從專有封閉心態轉變為開源、協作,創造出一種更大規模的、全球化的協作模式,從而改變了IT產業生態與創新方式。開源技術已經是未來IT基礎架構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,未來基於開放標準的雲基礎設施占比將持續增加,IT產業的生態與創新方式正在因開放而轉變。

開源也因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,OpenStack基金會的成功不僅限於讓開源技術更加普及,影響更加深遠的是,它所提倡的四個開放的理念把開源提高到了四個維度,除了開放源代碼,還有開放的設計、開放的研發過程、開放的生態,並且這些理念也在實踐中持續不斷的在深化。

開源市集開始有了城邦的雛形,圍繞著開源的技術叠代、商業創新、產業升級,還有社會價值也將進一步的進化。

 

開源並不能點石成金

 

《大教堂與集市》裏提到過網景開源的案例,當時的瀏覽器市場已經被微軟壟斷,但壟斷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壟斷著我們的是糟糕的產品。也就在上個月,IE瀏覽器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,讓我們欣慰的是谷歌開源的Chrome瀏覽器成為了業界主流,但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麽埃裏克.雷曼指導下開源的Mozilla瀏覽器並未成為最後的王者?

回到國內,隨著去年開源寫進十四五規劃,開源儼然成為了一個時尚名詞,各路大神紛紛跳到舞臺上開始狂歡。開源治理,國際社區,商業化更是熱點,我們的初心是什麽?

為什麽優秀的開源項目,例如Linux、Andorid等項目可以在長時間裏實現累進式的增長?

這些開源項目增長的原因是什麽?這種增長有沒有極限?

什麽樣的產業會產生這樣累進增長的開源項目?

回歸本質,如何定義創新、如何來鑒定創新的方式,也許才是我們首要思考的問題,尤其是作為一個創業者如何理解創新決定著你怎麽去創新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40918111707.png